星期日, 12月 01, 2013
星期日, 11月 10, 2013
離群的黑羊
新聞連結
影片中,我看見一個二十四歲的大男孩,用他雖然熟悉,但用字畢竟不如母語英文精準的漢語,回答記者的詢問。蘋果記者的態度稱得上慈眉善目(相對於臺灣其他媒體來說),但面對當事人反問:「你覺得這是件大事嗎?」顯然觸動新聞人員的敏感神經,因為怕發言被擴大解釋成報紙立場,而有所迴避,最初想以英文含混帶過,但蔣友青感覺到記者的片刻猶豫,很快的補了一句:「沒關係,你說中文。」
【陳冠宇╱台北報導】
8日晚間11時許,涉嫌恐嚇美國學校的蔣家第4代蔣友青,交保外出後再度返家,發現記者於大樓門外守候,主動上前打招呼,對於此次事件,他表示自己只是在facebook上發言,法院就要關他三年,認為對方有意把事情放大,而談到家人對此事看法,則表示一年多前與蔣友柏大吵一架,兩人便再也沒有交談,激動地表示哥哥傷了他的心,他不知道自己是被踢出家庭,還是他自己選擇離開,說完便轉身快步離開。
影片中,我看見一個二十四歲的大男孩,用他雖然熟悉,但用字畢竟不如母語英文精準的漢語,回答記者的詢問。蘋果記者的態度稱得上慈眉善目(相對於臺灣其他媒體來說),但面對當事人反問:「你覺得這是件大事嗎?」顯然觸動新聞人員的敏感神經,因為怕發言被擴大解釋成報紙立場,而有所迴避,最初想以英文含混帶過,但蔣友青感覺到記者的片刻猶豫,很快的補了一句:「沒關係,你說中文。」
學習跟另一個生命相處
看完影片讓我最感動的地方,並非馴貓師Jackson有多高明,懂得多少貓咪的生理、心理習慣;而是片中飼主在遇到人貓相處有困難的時候,不會優先選擇「把貓送走」。
本集的兩個案例中,乍看之下都可以把衝突歸咎到寵物身上,送走貓不失「快速簡單」的解決方法,但那其實是逃避面對真正的癥結。第一個案例,飼主忽略了單獨飼養家貓必須結紮的常識,貓咪缺乏社會化的結果,也間接造成牠情緒躁動。第二個例子裡,我看見女主人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維持經濟來源而情緒緊繃,貓咪敏銳的察覺這種情緒變化,導致兩人的相處劍拔弩張。
星期二, 11月 05, 2013
從基隆看見臺灣的方向
今天在批踢踢讀到一篇談基隆市變遷的文章,感慨頗深。我喜歡看歷史,特別喜歡看臺灣的歷史,不是因為「愛臺灣」或「支持本土化」之類。很單純的,因為那些歷史是寫我生活周遭的故事,我可以馬上從回憶中找到印證,譬如母親跟我說,以前基隆港繁華的時候,家人會跟小朋友說:「來去基隆看大船放尿咯!」
回憶,故事,思念,感情,都牢牢黏在土地上的人們身上,人留不住,就什麼都沒有了。套句文末說的:「給臺灣孩子留在臺灣的機會,這才是自由。」
※
作者 Verola (sometimes I love you)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何基隆可以慘成這樣?
時間 Thu Oct 24 01:28:01 2013
───────────────────────────────────────
前基隆人來補充一下好了
那些說什麼基隆腹地太小發展不起來什麼之類的根本不知道基隆以前多繁榮
基本上,整個大台北,北台灣本來都是基隆的腹地!
一句話,成也基隆港,敗也基隆港。整個基隆的繁榮就是靠一個基隆港,所以當基隆港不行了,基隆也不行了
有很長的一段日子,遠在台北開始發展以前基隆就已經繁榮了。台北最早也是港,從新莊板橋一直退到大稻埕、淡水。自從日本人打通基隆通往台北的山以後,基隆就奠定了北台灣最大港,整個北台灣的吞吐港無可取代的地位。北基隆,南高雄,大概是這樣的局勢。一直到竹科開始起飛,基隆港都還是主要的吞吐港,沒理由到高雄去出貨。
回憶,故事,思念,感情,都牢牢黏在土地上的人們身上,人留不住,就什麼都沒有了。套句文末說的:「給臺灣孩子留在臺灣的機會,這才是自由。」
※
作者 Verola (sometimes I love you)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何基隆可以慘成這樣?
時間 Thu Oct 24 01:28:01 2013
───────────────────────────────────────
前基隆人來補充一下好了
那些說什麼基隆腹地太小發展不起來什麼之類的根本不知道基隆以前多繁榮
基本上,整個大台北,北台灣本來都是基隆的腹地!
一句話,成也基隆港,敗也基隆港。整個基隆的繁榮就是靠一個基隆港,所以當基隆港不行了,基隆也不行了
有很長的一段日子,遠在台北開始發展以前基隆就已經繁榮了。台北最早也是港,從新莊板橋一直退到大稻埕、淡水。自從日本人打通基隆通往台北的山以後,基隆就奠定了北台灣最大港,整個北台灣的吞吐港無可取代的地位。北基隆,南高雄,大概是這樣的局勢。一直到竹科開始起飛,基隆港都還是主要的吞吐港,沒理由到高雄去出貨。
星期日, 9月 29, 2013
記憶惦 ò ghiao(捉迷藏)
星期一, 9月 16, 2013
小記安平追想曲
195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推行國語,採取種種措施,限制台語歌曲於廣播媒體傳唱。1930年代末期,即以台語歌曲填詞人為生的陳達儒只得以「新台灣歌謠社」的名義發行歌本,藉由街頭賣唱,推銷這些歌仔簿(歌詞簿)。
1951年,台南音樂家許石(其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有「鑼聲若響」、「夜半路燈」、「漂亮你一人」、「初戀日記」、「風雨夜曲」等),以小步舞曲的調子譜成一首曲,他想要找一位名家來填詞,於是他就央請台南文人許丙丁動筆,但許丙丁卻推薦另一位台北的名人陳達儒先生,因為許石要求填詞不能更動曲子的旋律,以至陳達儒雖是捷才卻也未能立刻交稿。後來,陳達儒過年時陪太太回台南娘家,據說和朋友去西門圓環寶美樓喝酒,聽到女侍講起安平金小姐的故事,他遂至安平尋訪這段傳奇,結果只看到黃土一坯,回來之後依許石的曲調,寫下這一段兩代女人戀情的故事,傳詠至今。
吳彭奉台北電影節頒獎致詞
澎風哥演技出色、為人海派、打扮性格無庸置疑,他受人尊敬的原因,不單只是頒獎時的發言,刮了台電面子而已。對台灣演藝圈的稍有了解的朋友會發現,從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轉進」台灣以後,各種資源都被某一小撮人大碗捧去(這非針對省籍情節,有更多外省兵生活在艱困中)。
星期六, 8月 24, 2013
星期二, 8月 20, 2013
說兩件簡單的事
在八一八人民拆政府集會過後,又經過了二十個小時的馬拉松靜坐接力,總算達成了階段性任務,台灣農村陣線表示,這是一次「公民不服從」的練習,而我們之後也會繼續秉持這樣非暴力抗爭的精神,陸續占領各個行政機關。
遊行容易讓人熱血沸騰,推開內政部聯合辦公大樓鐵門的那一刻,我幾乎控制不住節節攀升的心跳,還有向前邁進的步伐,手舉相機想拍下每一個角度、每一個熱切的眼神。走到中庭時,後方傳來騷動,指揮車也在人群簇擁下駛進大門;因為終於完成祕密策畫一個月的行動,連最老練的駕駛,我相信他握住方向盤的手都已經汗溼,以致於轉彎時右前輪還差點跨上了人行道。
無論情緒再怎麼激動,我們都必須承認這場漫長、艱困的戰役,距離勝利仍遙遙無期。
星期六, 8月 17, 2013
星期五, 8月 09, 2013
【國語日報】畫出大地光陰的樂章
星期日, 8月 04, 2013
星期二, 7月 23, 2013
【轉錄】我想說些跟抗議活動無關的話給你們聽
Photo by Taipei Times, J Michael Cole
【轉自謝爾庭】
我想說些別的,給那些今日沒有被洗版的朋友聽,像在FB的日常串流間,插入一則沉重提醒。我明白即使事已至此,遍地烽火、緊急動員、官逼民反,這些仍不會成為你們生活的基調。我完全沒有要區分高下的意思,事實上,我始終認為拉布條抗議、喊口號,跟約心愛的人到咖啡廳喝下午茶,只要順從你心,都該是自由而不容貶低限制的事。正因如此,我必須提醒,不論你今天做了什麼,都是依存在同一個社會,面對同一套制度,以及握有龐大權力的國家機器。我們能安心地為生活忙碌,因為我們相信政府在絕大部分的時候,會保護我們經營生活,發聲並主張自己意見的權力。
星期六, 6月 15, 2013
【國語日報】時事新聞變教材,教室像個小社會
星期四, 5月 09, 2013
【國語日報】江翠9907護樹小勇士(江翠國中)
【國語日報】替大樹、河流、空氣說話--李銘盛
星期四, 4月 25, 2013
【國語日報】守護美麗人之島(臺東縣朗島國小、椰油國小)
星期日, 4月 14, 2013
他是歌手,那你又是什麼?
更恐怖的,是很多新聞媒體仍不覺羞辱。施施從外來,驕其主管。「你看,我們收視率多好,網路都在討論呢!」
【轉自YuanPu Chiao@FB】
我很喜歡楊宗緯唱歌,我也非常喜歡彭佳慧。
如果一個電視節目,無論在哪裡,能讓他們得到大家重視,進而讓他們能有更多演唱機會,我都很開心。雖然我實在很困惑,為何要唱得這樣油腔滑調。不只楊宗緯,上次張學友在中國某台唱什麼跨年場,腔調更恐怖,格調低到我聽了反胃。但想想葉蒨文在金馬獎的演唱,好吧,說不定這是最新趨勢,是我老土。
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
無論我多麼喜歡楊宗緯和彭佳慧,多麼希望他們能被人肯定,看到台灣直播對岸某個綜藝節目,電視新聞頭條報導,隔天報紙頭版介紹,我還是覺得有些奇怪。但台灣的流行音樂,在華語世界一直具有代表性和經典地位,所以這樣報導也無可厚非吧?如此想想,自我安慰一下,或許也就算了。直到我剛剛看了央視晚間六點的新聞頭條。
是的,頭條,第一則新聞,報得是委內瑞拉總統選舉。
我有種被徹底羞辱的感覺。
星期二, 4月 09, 2013
星期三, 3月 27, 2013
震盪.華光社區
(圖:持攝影機的男性,一邊高喊「我是記者」,一邊被不太甩他的警方直接拖走。/公視PNN議題中心)
今日中部的六級強震撼動我的視線,但緊鄰公司的華光社區拆遷強制執行案,卻撼動了我身為公民的價值。
從文林苑王家事件開始,到今日的華光社區,我們都在處理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在樂揚建設拆除王家的房產後,王家人因為還有積蓄,可以另外找到住處,因此他們名下不動產就該被剝奪嗎?
華光社區住戶裡,有人在其他地方還有房屋可以棲身(引述公視報導:該住戶名下另有三百萬的房產,但還有一百萬房貸未繳清)所以他記憶裡的家園,為了要賤賣給建商起大厝,被拆掉也無所謂了嗎?
如果法務部秘書處長楊合進先生口中的「社會公義」邏輯可以成立,那我們台灣沒有所謂的弱勢--你今天只要還有份工作領薪水,反正餓不死,可以租間房子。其他符合「大眾利益需求」的,你阿公的老房子,阿嬤的紅眠床,小時候遊戲的庭院,通通可以合法徵收啊。
所謂的弱勢,是建立在權力工具不對等上的欺壓,今天政府與都更合作建商擁有金流的優勢、擁有媒體的優勢,甚至擁有法例詮釋的優勢。
而我是一個旁觀者,好像一直往下沉,只能從像井口那麼小的縫隙裡,去窺探越來越小的藍天。
星期二, 3月 12, 2013
【轉錄】廢核過程中民營電廠之角色
【內文轉自Joseph Tao-yi Wang@FB】
廢核到底會不會缺電?如果不蓋核四,替代方案是甚麼?這個大概是所有心裡害怕台灣從「蒙福之島」變成「再現福島」,但是仍然猶豫不決的人心裡最大的疑問。在展望未來以前,也許你我應該想一想,核四原定2004年就要完工,結果拖到現在都還沒有開始供應電力,那到底「現在」台灣為什麼還沒有缺電?如果真的不蓋核四就會缺電,那早就應該是現在進行式啊!
星期日, 3月 03, 2013
〈在通往光的路上〉(外電節譯)
星期日, 2月 24, 2013
【轉錄】楊雅喆.反核短片【卡到天王】
電腦遊戲三國志11有所謂的神之國度,日本漫畫有所謂的神之雫,在東亞島弧的中樞,有一個島嶼,以前常被人蔑稱為「鬼島」。但我不喜歡這個稱呼,因為這個島上多數人的祖先,攏係在海浪上飄泊的氣魄男女,他們是四百年前的航海王。
四百年後,島上許許多多子民站起來了,他們用意志、創意、以及財團認為只值22K的能力,展現他們的神一般的意志力,以後請叫我「神之島」。
3/9號,海賊、以及海賊的朋友,讓我們為了不沉的島嶼走上街頭。反核四,留個名聲予人探聽。
連結影片為【囧男孩】、【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無酬拍攝。信樂團主唱阿信友情跨刀。
※
短片【(不再)平凡的幸福】.導演鄭有傑
【金獎影帝】吳朋奉的反核宣言
行動【我是人,我反核】.藝文工作者
阿信跨年倒數的反核宣言
更多影片請上YouTube搜尋:我是人 我反核
【以下內容轉錄自楊雅喆導演】
四百年後,島上許許多多子民站起來了,他們用意志、創意、以及財團認為只值22K的能力,展現他們的神一般的意志力,以後請叫我「神之島」。
3/9號,海賊、以及海賊的朋友,讓我們為了不沉的島嶼走上街頭。反核四,留個名聲予人探聽。
連結影片為【囧男孩】、【女朋友。男朋友】導演楊雅喆無酬拍攝。信樂團主唱阿信友情跨刀。
※
短片【(不再)平凡的幸福】.導演鄭有傑
【金獎影帝】吳朋奉的反核宣言
行動【我是人,我反核】.藝文工作者
阿信跨年倒數的反核宣言
更多影片請上YouTube搜尋:我是人 我反核
【以下內容轉錄自楊雅喆導演】
星期四, 2月 07, 2013
【轉錄】慈濟應主動終止「內湖園區」之規劃◎余鐘柳律師
圖片來源:FrANk.H@Flickr
文/余鐘柳律師(東湖社后交通改進會發起人兼法律顧問)
12/30 余律師現場發言錄影
證嚴法師從一攤血的啟示,經多年之弘法,而成就了慈濟志業,並著書立說,為國內外所尊崇的人格者,素為本人所景仰,但此時此刻,懷著沈重之心情書寫本文,期盼蔡前部長能深思師父之教誨,體悟「靜思語錄」之訓示,平心靜氣的思考,有無為興建「內湖園區」之規劃而折損師父之期許。
101年12月22日,我生平第一次前往內湖慈濟園區,入口處二隊人馬分持和懸掛紅白標語,彼此在寒風中對立,在標榜欲創造內湖心靈的園區,竟有如此的景象,使我困惑不已。
在說明會中,有一男一女之慈濟志工,以高亢嚴厲之話語,指摘對方,讓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我所敬仰、所認識的慈濟已經變質了,師父一再告誡,身為慈濟人應以溫和態度待人,不製造對立,如今為成就園區的新願景,慈濟變了,變得我已完全不認識了。
星期六, 1月 26, 2013
民眾得否對值勤員警蒐證◎Dennis Wang
摘錄自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日前有媒體以「新法! 未經警同意 『錄影蒐證』恐觸法」為題,指日後民眾不得在員警執行公務時,自行蒐證錄影,經勸阻不聽則有觸「法」之虞,報導登出後引發諸多討論。該報導並未解釋民眾蒐證究竟觸犯什麼法,僅引述員警說法,指民眾自行蒐證將違反法務部函示相關規定。法務部的函釋有無理由?
根據2012/9/13所發出的法檢字第10104149290號函釋令,法務部認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的個人隱私權,對於執行公務中的司法員警同樣適用,因此民眾若為自保,想在員警值勤時自行蒐證,必須取得員警同意,否則將觸犯憲法對「和一般人並無二致的值勤中員警」的權利。
星期四, 1月 03, 2013
一段關於「跟孩子談政治」的討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