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0, 2013

離群的黑羊

新聞連結
【陳冠宇╱台北報導】
8日晚間11時許,涉嫌恐嚇美國學校的蔣家第4代蔣友青,交保外出後再度返家,發現記者於大樓門外守候,主動上前打招呼,對於此次事件,他表示自己只是在facebook上發言,法院就要關他三年,認為對方有意把事情放大,而談到家人對此事看法,則表示一年多前與蔣友柏大吵一架,兩人便再也沒有交談,激動地表示哥哥傷了他的心,他不知道自己是被踢出家庭,還是他自己選擇離開,說完便轉身快步離開。

影片中,我看見一個二十四歲的大男孩,用他雖然熟悉,但用字畢竟不如母語英文精準的漢語,回答記者的詢問。蘋果記者的態度稱得上慈眉善目(相對於臺灣其他媒體來說),但面對當事人反問:「你覺得這是件大事嗎?」顯然觸動新聞人員的敏感神經,因為怕發言被擴大解釋成報紙立場,而有所迴避,最初想以英文含混帶過,但蔣友青感覺到記者的片刻猶豫,很快的補了一句:「沒關係,你說中文。」

學習跟另一個生命相處


看完影片讓我最感動的地方,並非馴貓師Jackson有多高明,懂得多少貓咪的生理、心理習慣;而是片中飼主在遇到人貓相處有困難的時候,不會優先選擇「把貓送走」。

本集的兩個案例中,乍看之下都可以把衝突歸咎到寵物身上,送走貓不失「快速簡單」的解決方法,但那其實是逃避面對真正的癥結。第一個案例,飼主忽略了單獨飼養家貓必須結紮的常識,貓咪缺乏社會化的結果,也間接造成牠情緒躁動。第二個例子裡,我看見女主人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維持經濟來源而情緒緊繃,貓咪敏銳的察覺這種情緒變化,導致兩人的相處劍拔弩張。

星期二, 11月 05, 2013

從基隆看見臺灣的方向

今天在批踢踢讀到一篇談基隆市變遷的文章,感慨頗深。我喜歡看歷史,特別喜歡看臺灣的歷史,不是因為「愛臺灣」或「支持本土化」之類。很單純的,因為那些歷史是寫我生活周遭的故事,我可以馬上從回憶中找到印證,譬如母親跟我說,以前基隆港繁華的時候,家人會跟小朋友說:「來去基隆看大船放尿咯!」

回憶,故事,思念,感情,都牢牢黏在土地上的人們身上,人留不住,就什麼都沒有了。套句文末說的:「給臺灣孩子留在臺灣的機會,這才是自由。」





作者 Verola (sometimes I love you)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為何基隆可以慘成這樣?
時間 Thu Oct 24 01:28:01 2013
───────────────────────────────────────

前基隆人來補充一下好了

那些說什麼基隆腹地太小發展不起來什麼之類的根本不知道基隆以前多繁榮
基本上,整個大台北,北台灣本來都是基隆的腹地!

一句話,成也基隆港,敗也基隆港。整個基隆的繁榮就是靠一個基隆港,所以當基隆港不行了,基隆也不行了

有很長的一段日子,遠在台北開始發展以前基隆就已經繁榮了。台北最早也是港,從新莊板橋一直退到大稻埕、淡水。自從日本人打通基隆通往台北的山以後,基隆就奠定了北台灣最大港,整個北台灣的吞吐港無可取代的地位。北基隆,南高雄,大概是這樣的局勢。一直到竹科開始起飛,基隆港都還是主要的吞吐港,沒理由到高雄去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