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12, 2013
【轉錄】廢核過程中民營電廠之角色
【內文轉自Joseph Tao-yi Wang@FB】
廢核到底會不會缺電?如果不蓋核四,替代方案是甚麼?這個大概是所有心裡害怕台灣從「蒙福之島」變成「再現福島」,但是仍然猶豫不決的人心裡最大的疑問。在展望未來以前,也許你我應該想一想,核四原定2004年就要完工,結果拖到現在都還沒有開始供應電力,那到底「現在」台灣為什麼還沒有缺電?如果真的不蓋核四就會缺電,那早就應該是現在進行式啊!
核四晚了這麼多年沒蓋好,但是台灣卻沒有缺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非台電」的發電量成長了五倍多,從佔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成長到佔三分之一。這些「非台電」的發電量並不是來自媒體上很夯的再生能源,而是來自市場競爭的力量。
「非台電」的「汽電共生」和「民營電廠」近十年雙雙成長到跟用來基載的核能發電旗鼓相當的(淨)發電量。之所有這樣的成長,是因為十年前改了規定,不准台電用輸配電力網路的壟斷力來壓低向民營電廠、汽電共生購買電力的價格,必須以市價(就是賣給用戶的價格扣除輸配費用)購買。光是這一點,就使得市場的力量透過「現在的電價」,讓汽電共生和民營電廠雙雙成長到足以取代核一核二核三的地步,根本不用漲價也夠用。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也許我們不應該再只聽台電的片面之詞,而該慎重考慮繼續運用市場競爭的力量,來尋找真正能取代核四的替代方案。
※
【鄭力軒@FB的評論】
這篇文章半對半錯。半對的地方從任何角度來看在於台灣確實不缺核四的電,作者以此反核四完全正確;錯的地方在於誤把民營電廠當成「市場的力量」,顯然是誤解了台灣電力運作的實務。
其實只要查一下這些「非台電」的電廠到底是甚麼就知道了。
台灣的私營電廠共有長生、新桃、麥寮、星元、星能、和平、嘉惠及森霸等八家,其中星能、星元、國光跟森霸都是台灣汽電共生公司的子公司。台灣汽電共生公司是甚麼呢?以下說明來自該公司的簡介:
「本公司係於81年由經濟部主導,結合台電、兆豐銀、中華開發和國內幾家著名機電製造公司,集資10億元共同成立之汽電共生專業公司。」
簡單來說,就是台電的子公司了。這家公司在2000年以前只做汽電共生廠,2000年新的電業法通過後「積極涉入電力市場」,所以設立了森霸、星能、星元。此外,2011年台汽電又把國光的民股吃下來。國光電其他股東有誰呢?中油與中鼎工程。
「本公司於100年1月19日取得美亞公司100%之股權,並間接持有國光電力35%之股權,並於100年10月9日完成美亞公司解散清算。經前述組織調整後,本公司已直接投資國光電力。」
簡單來說,台灣的民營電廠有一半是台電的孫公司,而台灣的汽電共生又有一大半是台汽電所做的。「非台電」的電廠,說穿了多半還是台電啊。
剩下的呢?長生電廠就是台中長億集團的楊天生。台中的人應該知道他的來頭。麥寮汽電是台塑集團的子公司了,這裡面最弔詭的是,麥寮汽電至少很長的時間是用「汽電共生」的價格賣「燃煤」生產的電。這中間的利潤,還有為什麼可以這樣。嗯,我就不評論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