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阿盛老師的〈十殿閻君〉,方曉這段傳統台語念歌。那是篇勸世意味濃厚的作品,也是作者真實經驗的轉譯。故事主角是鹿港婆、他的兒子林秋田,以及敘述者--我。
文中透過「周成過台灣」說書的片段開場,引出鹿港婆在廟前賣藝(說書、彈月琴)維生,林秋田和敘述者兩人同年同校,在國小的後三年,一同逃學,偷果子。
林秋田在學校的成績不好。他有唱歌的天分,可惜生錯了時代,我讀小學那時代,會背誦國語課文的,會演算雞兔同籠算術題的,才是經常被老師摸頭拍肩的好學生,至於祇會唱歌的,那是老師經常用藤條敲頭打手的壞學生。林秋田當然是壞學生。我天生五音不全,但我也是壞學生。小學六年之中,後三年裏,我和林秋田正似弄獅陣的弄獅人與敲鑼人,有此就有彼。
念唱這門技藝,或說記憶,隨著單一文化價值的教育普及,漸漸從社會上消失。
這段錄音是選自五○年代國寶級念唱藝人呂柳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