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篇文章,我突然想起三國時代著名的官渡之戰。世代三公、家世顯赫的袁紹,有資歷、有人脈、有補給,儼然就是東漢末年的「大袁艦隊」。他的對手曹操雖然擁立獻帝,但在中央政權衰弱的時代,沒有撐起「權力」的「實力」,仍要擔心難逃敗亡一途。
戰場上的輸贏關鍵是袁紹的糧倉所在地烏巢大火,不過其實敗因老早就種下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袁紹根本留不住人才--曹操帳下知名的謀士荀彧,被譽為「現代版張良」,最早就是袁家的人馬,也曾被袁紹奉為上賓,該有的接待沒少給過,可惜袁紹給不了年輕人最想要的「無限可能的未來」。
西元200年,曹、袁對峙於官渡,曹操因缺糧而想撤退,三十七歲的荀彧建言:「現在主公糧食雖少,但還不及昔日楚漢相爭在滎陽、成皋時那麼凶險。當時劉邦和項羽都不肯先退兵,因為先退的人必被動。主公僅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對方咽喉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見敵勢的銳氣力竭,必將有變化之數,不能失去機會。」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1/29,讓我們點燃國民黨連家糧倉的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