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歷史發展,曾經被相鄰大陸的政權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們政府名稱可能是元(蒙古)、明(漢族)、清(女真),但好像沒有一個叫做「中國」。
當然,這塊大陸也經過動盪分裂的時代,譬如南北朝、十六國等時期,但在目前的政治想像中,歐洲大陸上所有(或曾經存在)的民族國家,會一概被認為是「歐洲國」嗎?如果不會,為何認為臺灣屬於那個「不叫做中國的中國」呢?
雖然蘇格蘭公投結果是反對獨立,但從1979年以來的3次重要公投,都替蘇格蘭人爭取到不等的權力下放,包含2014年這次,公投舉行前英國就承諾,即使結果維持現狀,仍會決定釋出包含徵稅在內的權力給蘇格蘭人--因為除了最終結果門檻之外,公投的所展現的民意數字大小本身就具備意義。
值得思考的是,臺灣在2000-2008年間也曾舉辦過公投,我們達成了哪些階段性目標?
※
◎陳廷豪
受世人矚目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出來了。以55%比45%,蘇格蘭的居民「否決」了獨立。票數是2,001,926對1,617,989,投票率是84.59%。
自己對蘇格蘭獨立的歷史不甚熟稔,只就網路上的一些資訊,來找尋對台灣的啟示。
首先,就歷史而言,我認為「蘇格蘭」並不是自古以來便是英國聯合王國的一部分。是的,其實也從來沒有誰出身便是誰的這件事。
843年,蘇格蘭王國完成統一,曾是一個獨立國家。
1294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攻打蘇格蘭,引發蘇格蘭的獨立戰爭運動,持續數十年。
1314年,班諾克本之戰後,蘇格蘭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326年,蘇格蘭人民議會首次召開,使蘇格蘭獲得實際獨立地位。
1328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簽署的「北安普頓協議」(treaty of Northampton),等於英格蘭承認了蘇格蘭的主權。
但,沒過幾年,英格蘭又揮軍北上,佔領了蘇格蘭。
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駕崩後,由外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任,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此時,雖然英蘇兩國政府各自獨立運作,但共戴一主的情況,被稱為「王位聯合」。
1707年,蘇格蘭被其於巴拿馬的殖民拖垮經濟,財庫幾乎被掏空,所以不得已開始與英格蘭開始討論合併的可能。於是,英格蘭與蘇格蘭分別通過了聯合法案,二邊議會決定合併,且同時集中於西敏寺(Westminster)國會辦公,共組「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此時,蘇格蘭才算是真的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其次,就政體而言,蘇格蘭的獨立公投,必須「被」聯合王國同意。如今,「英國」是為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所共同組成的。所以,當蘇格蘭想要藉由公投的方式,從這個聯合王國獨立出來時,就必須要經過英國首相卡麥隆的肯認。
第三,就民族認同來看,2014的民族身份調查結果,僅有5成認同蘇格蘭人。24%,是蘇格蘭人,不是英國人;25%,是蘇格蘭人多於英國人。30%,既是蘇格蘭人又是英國人。9%,是英國人,不是蘇格蘭人;5%,是英國人多於蘇格蘭人。
不過,民族認同的指標在本次的獨立公投中,我想,只能說是蘇格蘭想要爭取獨立的動機之一,而非做為投票的門檻。因為,在本次投票權的賦予是建立在「居住」上,也就是說,只要住在蘇格蘭滿6個月,同時滿16歲的人便具有投票權,換句話說,即使出身在蘇格蘭,但不住在蘇格蘭就沒有投票權。可說是採用「住民自決」而非「民族自決」。
第四,就國家治理的想像而言,蘇格蘭是向左傾的。
目前在英國的多數黨是為偏保守的政黨,主要採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不同於要求獨立組織「Yes Scotland」,是由綠黨、獨立派與左傾分子組成的,其核心論述是,獨立後的蘇格蘭能夠建立一個更加民主、平等且公義的社會,可以自行掌握北海石油和擺脫核子武器。
好,再簡單介紹蘇格蘭的歷史、政體和民族認同,以及國家治理的想像後,我們拉回到台灣。
第一,在台灣的歷史中,我們什麼時候才算是被「中國」給統治?
一般而言會拉到「大清帝國」,但我覺得其實不算,因為「清帝國」的國號並不等於「中國」。同理,過去俗稱的「中日甲午戰爭」,應該正名為「清日甲午戰爭」。所以,想來想去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日本投降於中華民國,1945台灣才「回歸」/「光復」給中華民國。但坦白說,既然我們從來就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何以用「回歸」/「光復」?且不怪哉。真的要談「回歸」/「光復」的「對象」,應該是已經滅亡的「清帝國」吧?到了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戰敗,「中華民國」來到台灣,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怪哉之二,中華民國體制來到台灣後,仍用「大中國」的外衣來統治台灣,具體展現在國民大會代表、中華民國憲法的大陸地區、自由(台灣)地區制不等。換言之,台灣僅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是故,就連目前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性,都尚有令人質疑之處時,現在喊的「統一」到底是什麼意思?台灣曾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嗎?
第二,就政體而言,即便「中華民國」憲法的法統上可能尚有疑慮,但很明顯地,她就是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甚至連中國國民黨的馬英九都曾講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理論上,當「中華民國」要做任何題目公投時,都不須要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意便可進行才是。那麼,當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想要用公投形式來進行「獨立於中國」的表態時,中國國民黨到底在怕什麼?
第三,就認同而言,就連TVBS〈2013〉做的國族認同民調,60歲以上認同「台灣人」的都有69%,且20歲到40歲的年輕人,台灣人的認同都近90%。
第四,就國家治理的想像裡,很可惜地,目前台灣的二大黨,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比較明顯的差異是國族認同,前者為中國化,後者為本土化。一定程度反映著,當國族認同尚未解決前,國家治理左右光譜的討論就停滯不前。
最後,蘇格蘭的獨立公投,到底給台灣什麼啟示?我想,在比較完雙方的歷史、政體和民族認同,以及國家治理的想像後,答案便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台灣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各方的條件上,實在是比蘇格蘭要成熟的太多了!或是說,在「中華民國」做為一個實質主權獨立國家的情況下,追求成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實在是容易地許多。理想的終極目標是,藉由修改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方式,進行去中國化和本土化的確立。
不過,修憲需要高度民意的展現,而且僅有立法委員才能提案推動。此時,除了走立法院這關之外,那便是連蘇格蘭都行,我們也一定行的—「公投」。藉由「公民投票」的方式,來確立真的能決定這片土地未來的人們,就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是的,台灣的未來,由我們決定!絕非交由13億的人們來決定。
我相信,這一天終會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