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
上次說了回台期間,兒女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誤會幾場,但其實語言不通的問題並不僅止於無法溝通。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認為語言並不「只」是溝通的工具,它同時是文化的載具,據此,任何一套語言系統背後的文化強弱,便影響了語言本身的「位階」。
最易見的例子,是大部分人會視「自己」使用的語言為最高級的語言,於是,當異文化的人無法理解自己的語言時,便將對方視為「無文化」或者「不識字」。以台灣的歷史與實況來說,例如以往漢人稱原住民族為番人,例如為外籍新娘開設的語文課不稱為某一種語文課,而稱之為「識字班」,這背後的意思,或多或少是在說:印尼文泰文越南文一概「不屬」文字,這些會泰文越南文印尼文的人,皆屬「不識字」之人。